本站讯 在吉林省长春市九台区其塔木镇,一段归属国家公路网的道路,竟成为当地村委会与镇政府联手“招商引资”的筹码。吉林省文波砂石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文波砂石”)的120万元保证金与6000立方米砂石料,在一份注定无效的协议中被“合法”收取,几年间多次维权无果,企业面临巨额损失。这场以“修路惠民”为名的合作,最终暴露的却是基层治理中的权力失范与诚信缺失。
一纸协议:国道变“村道”的招商引资陷阱
文波砂石向媒体反映:2020年9月9日,文波砂石应其塔木镇更新村民委员会(以下简称“更新村委会”)与其塔木镇政府的联合邀约,与其签订了《河道采砂与周边环境协调三方协议》。这份看似合规的协议,却暗藏致命陷阱。

协议明确约定:文波砂石需对更新村更新桥至火道口渡口间2.4公里道路进行改造,修建六米宽、20厘米高的水泥路。作为施工保障,企业需向更新村委会缴纳100万元修建保障金、20万元协议保证金,同时提供6000立方米砂石料作为原材料。“当时镇政府和村委会的干部都拍着胸脯说,这段路是村里的主干道,改造后既能方便村民出行,也能保障砂石运输,是双赢的好事。”文波砂石法定代表人许文波回忆,基于对基层政府与村委会的信任,企业在协议签订后迅速履约,全额转账120万元,并按要求运送了6000立方米砂石料,后续还投入人力规划施工方案、制定资金预算,做好了全面开工准备。

然而,当企业工作人员前往实地考察施工路线时,一个令人震惊的事实真相却浮出水面:协议中约定改造的2.4公里道路,根本不是更新村或其塔木镇管辖的乡道、村道,而是归属国家公路管理部门的国道!“我们拿着地图去公路局核实,对方明确告知这段路是国道G229的支线,产权和管理权都属于国家,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无权擅自委托企业维修改造。”许文波说,这意味着文波砂石既没有维修国道的法定资质,更新村委会与镇政府也没有委托维修的合法权限,三方签订的协议从一开始就是带有明显欺骗味道的无效合同。
明知故犯:基层组织的“瞒天过海”术
更让企业无法接受的是,这场协议骗局的背后,是基层组织对事实的刻意隐瞒。作为当地管理者,更新村委会对辖区内道路归属本应了如指掌,其塔木镇政府作为上级,在协议审查过程中更应明确辖区边界与权力范围。“国道和村道的标识、管理主体完全不同,他们不可能不知道。”许文波质疑,村委会与镇政府明知该路段是国道,却故意隐瞒这一关键事实,以“修路”为幌子诱骗企业签订协议,本质上就是假借公益名义实施的合同欺诈。
记者了解到,我国《公路法》明确规定,国道的规划、建设、养护、管理均由县级以上政府交通主管部门负责,乡、镇政府负责本行政区域内乡道的建设和养护工作。基层村委会作为群众自治组织,对国道无任何管辖或委托处置权限。“他们就是利用企业对基层政府的信任,钻了信息不对称的空子。”一位法律界人士分析,更新村委会与镇政府明知协议标的超出自身权限,仍签订协议收取保证金,主观上具有欺诈故意,所获款项属于不当得利,理应全额返还并赔偿企业损失。
协议无效的事实被揭穿后,企业立即与更新村委会、其塔木镇政府沟通,要求终止协议并退还保证金及砂石料。但此时,当初积极邀约的两方却换了一副面孔。“村委会说钱已经交给镇政府统筹,镇政府又说协议是村委会主导签订的,让我们找村里要。”许文波无奈的表示,五年间,企业多次派人上门协商,甚至通过信访渠道反映问题,但两方始终相互推诿、“踢皮球”,还编造“协议标的是修筑户户通”等虚假理由,拒绝退还120万元巨款。而企业运送的6000立方米砂石料,也早已被村委会挪用,去向不明。
维权困境:企业百万损失谁来买单?
巨额资金被占用后,施工计划被迫搁置,文波砂石因此陷入经营困境。“120万元对我们这样的中小企业来说,是一笔不小的流动资金。”许文波算了一笔账,按照中国人民银行同期贷款利率计算,五年间仅利息损失就超过50万元,再加上前期投入的人力、规划成本,企业总损失已近450万元。“我们本来想借着河道采砂项目扩大经营,现在资金被套牢,项目无法推进,还面临着员工工资发放困难的压力。”
更让企业寒心的是基层政府的失信行为。“我们当初是响应镇政府和村委会的号召来投资的,没想到会遭遇这样的‘骗局’。”许文波说,基层组织本应是群众和企业的“贴心人”,却利用手中的权力设局骗钱,不仅损害了企业的合法权益,更破坏了当地的营商环境。“这件事传开后,身边不少同行都不敢再和当地政府合作了,谁也怕重蹈我们的覆辙。”
为了核实此事的真伪,2025年11月20日,记者跟随许文波等企业人员来到其塔木镇政府,想找镇党委书记或镇长询问一下此事的处理情况,未果。之后,负责包保更新村的镇武装部长郑博宇接待了一行人。郑承认有这事,镇政府当时作为见证人在协议上加盖过公章,但是他建议文波砂石走法律程序,之后又承诺帮助协调。记者曾经在两年前以文波砂石员工的名义致电更新村签订协议时的村书记牛某。这位牛书记开始说当时签订协议时是要求文波砂石修户户通,那条路是村里的,但当记者质疑协议上并没有修户户通的内容时,这位时任村书记也承认没有,却仍然坚持协议上所说的路是乡道、村里的路。但当记者问他协议上所说的必须修的路是国道时,并说已经到交通局查询过时,这位牛书记只好承认“是国道”。
那么问题来了,既然那条路属于国道,更新村村委会为什么以必须修路为前提要求文波砂石不修路就不能采砂?而作为基层政府的其塔木镇政府为什么要见证一个违法协议的签订?又为什么要在明知违法的协议上盖章?难道村委会和其塔木镇政府是联手欺骗企业不成?
法律专家指出,更新村委会与其塔木镇政府的行为已涉嫌合同欺诈,文波砂石可通过诉讼途径维护自身权益。但对中小企业而言,诉讼流程漫长、成本较高,能否顺利执行判决仍是未知数。“就算赢了官司,要是对方拒不执行,我们还是拿不回钱。”许文波的担忧并非没有道理,在类似的基层侵权纠纷中,企业往往面临“维权难、执行难”的困境。
追问:基层治理如何守住诚信底线?
这场国道“被托管”的骗局,暴露出基层治理中的诸多问题。作为最贴近群众和企业的基层组织,村委会与镇政府本应恪守职责、诚信履职,却为了一己之私,不惜隐瞒事实、设局骗钱,其行为严重违背了依法行政的基本原则,损害了政府公信力。
“基层组织的权力虽小,但直接关系到群众和企业的切身利益。”业内人士表示,此类事件的发生,反映出部分基层干部法治意识淡薄、权力监督缺失。“如果镇政府在协议审查时能严格把关,如果有有效的监督机制及时发现问题,这场骗局根本不会发生。”
如今,文波砂石的维权之路仍在继续。企业希望上级政府能介入调查,责令更新村委会与其塔木镇政府立即退还保证金及砂石料,赔偿相应损失,并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而这场骗局背后,更需要回答的是:如何加强对基层权力的监督制约,如何杜绝类似的“权力寻租”行为,如何让基层组织真正成为营商环境的“守护者”而非“破坏者”?
对于此事的进展,媒体将持续关注。(记者王涛 劲松)

原文来自网易:https://www.163.com/dy/article/KFA5PEKV0556DN1X.html?referFrom=163
版权声明:除注明外均收集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本站讯 在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伊金霍洛旗,何子清的250亩承包地宛如一面照妖镜,映照出地方政...
本站讯 2025年10月初,多家网络媒体以《德惠一男子实名举报榆树砂石公司长期越界盗采 恳请异...
自2023年下半年以来,多家网络媒体曾经以《因被指同案不同判和枉法,吉林省高院李世秀刘阳...
近日,曾经有着扎根行政管理、市场监管26年,有着全国普法宣传教育模范个人、全国工商和市...
本站讯 从2025年7月开始,吉林省德卡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下称德卡公司)连续多次实名举报松原...
本站讯 近日,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松北区居民刘贵新实名举报黑龙江省送变电工程公司第三分公...
本站讯 在吉林省长春市九台区其塔木镇,一段归属国家公路网的道路,竟成为当地村委会与镇...
监管职责何在?吉林省民政厅阴阳文书深陷包庇质疑 司法厅副厅长林松在前台保驾,民政厅在后...
本站讯 在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伊金霍洛旗,何子清的250亩承包地宛如一面照妖镜,映照出地方政...
你见过以公证处密封签条替代法院封条查封供热公司的离谱案例吗?2025年9月29日,这件令人费解...
本站讯 企业异地经营未履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的责任和义务,致使消费者维权举步维...
本站讯 到目前为止,裴巧翠仍在耐心等待甘肃省高级法院行政庭的信息反馈。8月19日,甘肃高...